| 课程名称 |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| 课程编号 | 0200013 | 
    
      | 课程性质 | 公共必修课 | 周学时 | 3 | 总学时 | 45 | 学分 | 3 | 
    
      | 授课专业班级 | 2011级本科各专业 | 员工人数 |   | 
    
      | 主讲教师 |   | 职称 |   | 所在单位 | 思教部 | 
    
      | 教学目的与教学改革设想: 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是全院本科各专业员工的公共必修课。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,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,几乎涵盖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、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内的全部重要内容。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,帮助员工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、基本观点、原理、方法和批判精神,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、历史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培养、提高理论思维素质和实践能力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思想所揭示的科学真理,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。 教学改革设想:进行课外实践,如举办讲座、看教学相关资料、组织员工开展“家乡之最”展示和交流活动、组织员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| 
    
      | 使用教材: 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(2010年修订版),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,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,2010年6月高教出版社。 | 
    
      | 主要参考书: 1. 张成诗等: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》,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.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指导》,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。 3.马克思恩格斯:《共产党宣言》(重点学习) 4.马克思:《资本论》第一卷(节选) | 
    
      |   填表说明:1.此表于开课前由主讲教师认真填写,经教研室主任审定, 开课第一周向员工公布。 2.此表一式三份,一份留教师,一份报教务处,一份入教 师个人教学档案。     | 
    
      |   周  次 |    教学进度(包括课程进度、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) | 
    
      | 第一周至第五周 | 新生开学典礼、入学教育、军训 | 
    
      | 第六周 | 绪论章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》 第一节      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 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| 
    
      | 第七周 | 第一章《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》 第一节  物质世界和实践 | 
    
      | 第八周 | 第二节       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| 
    
      | 第九周 | 第三节 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| 
    
      | 第十周 | 第二章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》 第一节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| 
    
      | 第十一周 | 第二节       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 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| 
    
      |   第十二周 | 第三章《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》 第一节 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| 
    
      | 第十三周 | 第二节 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| 
    
      | 第十四周 | 第三节 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| 
    
      | 第十五周 | 第四章《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》 第一节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| 
    
      |   周  次 |    教学进度(包括课程进度、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) | 
    
      | 第十六周 | 第二节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| 
    
      | 第十七周 | 第三节 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五章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》(员工自学内容) 第六章《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》(员工自学内容) | 
    
      |       第十八周 | 第七章《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》 第一节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  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第三节 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原著导读/复习考试 | 
    
      | 第十九周 |     考试周 | 
    
      | 第二十周 | 考试周 | 
    
      |  |  |  |  |  |  |  |  |  |  |  |